查看原文
其他

李迅: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2015年度CAUPD业务交流会专递

2016-03-18 李迅 规划中国


2015CAUPD业务交流会

2016年2月24日,一年一度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业务技术交流会召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李迅副院长在“第四单元:风景、名城保护、旅游”版块做了题为“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报告,感谢作者授权发布,感谢会议主办单位总工室等职能部门提供的资源支持!


视频畅享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188pgj7pk&width=500&height=375&auto=0



简明图文版


1

绿色发展的宏观背景


• 宏观态势:绿色发展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

• 目标引导:生态文明上升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 政策激励:国家部委积极响应绿色生态要求



大都市新城新区的突出问题


1.创新精神越来越淡薄。

新城新区的精髓在于创新。新城新区特有的创新精神却越来越淡薄和空泛,可以概括为“复制多而创新少”,导致了新城新区的同质化。一些新城新区成为政府“跑马圈地”、开发商造楼卖房的代名词。


2.管理体制本身越来越僵化。

无论是新设管委会,还是原有县、乡、镇政府升格为新城新区政府,都意味着权力和行政资源的扩张,以及安置更多需要工作的人员。


3.规模扩张和集聚效应冷热不均。

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新城新区引擎和驱动效应会进入衰减期。如何形成符合自身实际和需要的特色发展模式,真正成为驱动城市创新转型发展的增长极和引擎,是中国新城新区这个“金凤凰”最应该思考和谋划的头等战略议题。


4.精明增长和紧凑发展依然停留纸上。

新城新区规划建设的粗放增长问题普遍存在。新城新区的土地资源相对廉价,因此建设时往往“贪大求洋”,中国12个大都市新城新区人均面积大多数都在国家规定的100平方米/人以上。多数新城新区仍主要是靠“卖地”过日子,在各城市普遍存在的“土地财政”问题在新城新区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5.城市规划调整频繁且幅度大,“被规划折腾”现象比较突出。

由于规划的滞后或超前以及发展定位、战略变化较多等原因,中国大都市新城新区的规划修编和调整异常频繁。尽管这些规划调整不乏理由,但也明显存在着“要人手不要人口”以及“向土地要GDP”等问题,其中最常见和突出的是通过减少住宅用地和规划人口增加商业用地等。



█ 国家新型城市建设的三大理念提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低碳城市发展目标和建设探索



据不完全统计,97.6%地级(含)以上城市和80%的县级城市提出以“生态城市”或“低碳城市”等生态型的发展模式为城市发展目标。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有139个正在建设的生态新城项目。这些新区主要集中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和湖南、湖北等中部城市群。



规划建设成效和规划存在问题


█ 规划建设成效

• 依托城市,精心选址 

• 统筹规划,引领发展

• 专设机构,加强组织

• 政策扶持,加快推进  

• 渐成规模,示范初显 



█ 规划存在问题


• 产业基础薄弱,居民吸引不足:
部分城区基础薄弱,未能形成有效的“产城融合”支撑,导致“空城”、“睡城”频现。


• 强调技术全面,缺乏适用分析:
缺乏对每项技术系统的适宜性分析,很多技术未考虑地区气候、经济等条件限制,未能体现因地制宜的针对性。


• 建设时序不明,低碳行为高碳化:
实际实施从目标制定的“适度超前”演变为“过度超前”,导致一些低碳的技术产生了高碳的效果。


• 强调新建城区,忽视既有改造:
过分强调新建城区,而忽视对既有城区的改造。北京、深圳等地已经开展既有城区提升的实践,符合减量、增效、精细化的生态发展趋势。


• 规划技术先行,人文建设匮乏:
规划技术等硬件设施较为齐备,但对人文和社会的关怀还需进一步加强,使居民有共同的生活理念、价值观和归属感,践行低碳行为。


2

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理论

            

• 理念体系引导绿色生态的核心价值观

• 目标体系中外生态城市目标对比研究

• 技术体系从单一到集成绿色生态技术

• 标准体系落实标准规范建设评估指引

• 示范体系以点带面的规模化推广效应


理念体系:引导绿色生态的核心价值观

    联合国关于生态城市6项评价标准

• 有战略规划和生态学理论作指导;

• 工业产品是绿色产品,提倡封闭式循环工艺系统;

• 走有机农业的道路;

• 居住区标准以提高人的寿命为原则;

• 文化历史古迹要保护好;

• 自然资源不能破坏,把自然引入城市等标准。

    国际生态城建设经验

• 充分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 制定明确的生态目标和发展措施;

• 重视与区域协调;

• 强大的科技手段;

• 以政策和资金为支撑;

• 全面实行公众参与。

    生态城市发展的新理念与新技术

• 被动式技术 Passive design

• 微循环 Micro-circulation

• 微能源 Micro-energy

• TOD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 低冲击开发 Low impact development

• 微降解与源分离 Micro-degradation and source separation

• 城市矿山 Urban mining

• 分区真空管道收集 Vacuum pipe collection by partition

• 生态修复 Ecological remediation

• 环境模拟评估 Environmental simulation assessment

• 碳审计 Carbon audit

• 法定实施手段 Statutory implementation

亟需明确科学合理的低碳生态绿色发展原则。



目标体系:中外生态城市目标对比研究

国外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实践案例

丹麦:哥本哈根

瑞典:斯德哥尔摩、马尔默

德国:弗赖堡、埃尔兰根

英国:伦敦、贝丁顿

美国:伯克利、波特兰

巴西:库里蒂巴

日本:千叶、东京、北九州

韩国:松岛

印度:班加罗尔

新加坡

阿联酋:阿布咋比

澳大利亚:怀阿拉市、哈利法克斯市、墨尔本

新西兰:维塔克




          国际绿色社区/城区评价指标


国内目前正在编制系统且权威的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




技术体系:从单一到集成绿色生态技术

• 紧凑舒适的城市空间

• 集成的绿色建筑系统

• 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

• 低耗清洁的能源系统

• 循环安全水环境系统

• 无害再生废弃物系统

• 和谐宜人的生态系统

• 幸福包容的生态社区

• 安全低碳的照明系统

• 智慧高效的信息系统


海绵城市技术策略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对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2014年,住建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2015年7月,住建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和管理办法》。同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联合发文发布了第一批16个海绵城市的试点名单,给予大额中央财政补贴。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推动新型城市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标准体系:落实标准规范建设评估指引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

......




示范体系:以点带面的规模化推广效应

首批8个获得国家财政补助的绿色生态示范城区(2012年) 





3

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实践

• 国家生态城区建设现状:全面开花,进展各异

• 地方绿色生态积极探索:北京市在行动

• 绿色生态城区实践总结:成效与问题并存




天津(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

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由中规院、天规院和新加坡设计小组三方合作。在第一轮规划方案中,三家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初步构想,并达成了几个方面的共识,包括保护生态绿心、实现绿色交通、构建生态社区、尊重文脉与肌理、打造生态谷等。


在规划布局中体现生态目标的7大平面布局理念:

• 自然生态格局

• 用地布局模式

• 绿色交通方式

• 生态社区模式

• 文化传承保护

• 水资源的利用

• 新能源的利用




地方绿色生态积极探索:北京市在行动



未来科技城绿色生态示范区

科技、人文、创新”三要素充分融合,体现北京生态城市理念及建设标准的科技新城。

• 总体定位:全球人才竞争制高点;国家战略产业创新高地;国际先进生态智慧城区;

• 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建筑总规模约800万平方米,规划总人口约10万人;

• 生态特色:位于北京两个生物多样性中心之间的过渡地带,温榆河—潮白河绿色生态走廊穿城而过;

• 技术应用:4公里的现代化市政综合管廊(四舱)、冷热电三联供、资源管理中心、生态沟渠、智能电网等低碳生态技术示范体现北京市生态建设的领先创新理念;

• 产业支撑:发展科技创新与绿色生态产业,集聚中国顶尖的战略高新技术研发和节能环保技术研发集群;园区共15个央企科技创新基地,引入“千人计划”专家162名。



雁栖湖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


尊重自然、低影响度开发;体现国家战略的最先进生态、低碳、绿色技术的示范展示基地


总体定位:国际一流的生态发展示范区;首都国际交往职能的重要窗口;高品质生态旅游和文化休闲胜地;

规划总用地21平方公里,总建设用地仅占总用地的41%;严格控制容积率及建筑高度,人工系统尽可能小的干预,最大限度保护生态本底;

北方地区独特天然山水优势:依山傍水,整体生态本底优良,整体生态本底优良,环境优美,区内空气质量、绿化率、降雨量在北京都居于首位;

生态技术集成建设成效突出:构建了高标准、系统化的技术集成体系,涵盖光导纤维、生境模拟、源分离技术、PM2.5去除,智慧城市等70余项生态技术,99项示范工程;

高标准规模化绿建推广:新建建筑要求全部达到三星级标准,竣工项目规模达35万平米;

集聚宣传效应及推广意义:作为APEC会议的举办地,示范区建设获得北京市政府强力推动,各级部门高效协同,以及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



中关村软件园绿色生态示范区


绿色新常态:不断完善、不断提升、不断更新的既有园区绿色规划建设运营示范


总占地260公顷(一期139公顷,二期121公顷),总建筑面积310万平方米(地下100万平方米),平均绿地率43%,开工率近95%;

功能定位:国家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融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绿色生态于一体的示范园区;

系统设计: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阶段全面引入“生态绿色”理念,在提出生态提升整体规划方案,以“绿色空间”构筑“绿色城市”,以“低碳生活”打造“绿色社区”; 

八大亮点:重点对开放空间、绿色交通、低碳能源、固体废弃物利用、雨洪利用、 绿色建筑、低碳管理、生态展示等八大领域进行整体规划和生态亮点工程实施;

绿色可持续运营管理:技术创新支撑园区绿色发展新常态,绿色园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及配套提供产业发展平台,产业发展促进科技技术的进步与升级。





北京:生态规划的法定实施手段



典型案例——深圳市国家低碳示范市




绿色市政、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产业



太仓市“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实践

2012年,太仓市提出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把太仓打造成既有现代城市功能、发达的工商业,又有优美的田园风光,并体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的美好宜居城市。


太仓市田园城市城乡统筹实践

• 打造太仓田园城市:发展模式是重要保障;

• 城乡一体化的开放空间体系:保留大量农田,就地进行农村城市化;

• 不同于大城市周边卫星城的发展模式,具有完善城市功能的组团与生态田园形成良性发展;

• 充分利用城市“白纸”状态的后发优势,借力田园城市,重塑城市竞争力,形成新的人口磁力。


• 食品的生产本地化:

    ——社区农场和花园:在项目范围内,指定专用永久性的和可实施的种植空间用于生产和相关设施;

    ——市场卖方鼓励出售本地蔬菜。



█ 低碳生态城区建设成功经验总结(实践性)


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志存高远

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扎实推进


• 绿建切入纳入土地招拍挂

• 指标引领强调落地的途径

• 标准先行以获批的评价标准作为评审重要技术依据

• 注重落实多个环节评审综合现场考察强调落地实施

• 示范价值强调北京特色,技术突破与机制创新并重

• 经验推广系统设计,扎实推进,持续深化完善




4

绿色生态城区发展展望


绿色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等特征

绿色发展正向精细化、本地化、超前性、可操作性过渡

绿色发展理念重于技术、机制重于目标、标准重于样板

绿色发展需要适时评估,以免得不偿失、事与愿违结果


零碳趋势





绿色发展准则的思考


• 绿色发展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个过程;

• 绿色发展理念重于技术,机制重于目标,标准重于样板;

• 绿色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复合生态理论支撑;

• 绿色发展应以本地化、超前性、可操作为原则;

• 绿色发展需要多元主体共同推进(政府、市场、公众);

• 绿色发展需要适时评估,以免得不偿失、事与愿违。 





注:本文根据演讲视频整理,已经作者本人审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